口腔种植技术因其较好的舒适度、美观效果、对邻牙的无损伤性及较高的成功率等优势,已成为于牙列缺损或缺失患者治疗的首选方案。但上颌后牙区因上颌窦的存在,特别是缺失牙时间较长者,上颌后牙受植区常会出现垂直骨高度不足情况。对上颌后牙区垂直骨高度不足10mm者,临床可采用上颌窦提升术改善剩余骨量,为上颌后牙区开展种植修复提供了可能。对垂直骨高度不足4mm者,常在上颌窦提升术后使用植入物以提高骨高度,延期植入种植体,可获得较满意疗效。但当垂直骨高度为5~8mm时,对于上颌窦提升后是否植入植入物仍存在较大争议。2014年12月~2015年5月,我们拟通过三维有限元分析模拟上颌后牙区上颌窦提升术后种植体植入的过程,分析种植体植入后骨—种植体界面的应力分布情况。
DELLT1700台式工作站;建模软件:Creo2.0(美国PTC公司);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workbench14.5(美国Ansys公司)种植体:CMI种植体(韩国NeoBiotech公司)。模型中的材料均设定为连续,各向同性,线弹性的材料,皮质骨、松质骨、植入物、钛的杨氏模量分别为13.7、1.37、11、110GPa,泊松比分别为0.3、0.3、0.3、0.35。通过Creo2.0软件绘制缺失右侧第一磨牙的简化颌骨模型,颌骨近远中及颊舌向距离均为10mm,整体高度为14mm,上颌后牙区剩余垂直骨高度分别设置为10、7、5、3mm,Ⅲ类骨质,牙槽嵴侧皮质骨厚度为1mm,窦底侧皮质骨厚度为0.5mm。根据种植体参数(4.0mmx10.0mm)绘制纵行剖面图,以剖面中心轴为对称轴360°旋转,生成无螺纹的实体模型后再添加螺纹,最后对部分细节进行优化,获得与实体相似的种植体模型。对于骨高度为10mm的模型,直接将二者进行结合。对于骨高度为7、5、3mm的模型,模拟进行上颌窦提升后分别模拟使用植入物及不使用植入物,再将种植体模型与之进行结合,并统一生成stp格式的文件。
约束模型近远中面所有节点的自由度,为模拟植入物完全成骨种植体承担咬合力的状态,在种植体冠面中点施加与植体长轴呈30°角150N的力。将骨-种植体接触关系设定为连接接触,在AnsysWorkbench14.5中求解运算,并对结果进行后处理,输出结果,分析骨-种植体接触界面周围的应力分布情况及最大等效应力(EQV)。种植体与骨界面EQV出现的位置均位于种植体颈缘。随垂直高度的降低,骨-种植体界面的EQV呈上升趋势。在上颌窦提升术同时无植入物情况下,垂直骨高度为10mm时,应力值仅为23.056MPa;当垂直骨高度吸收至7mm时,应力值仅小幅度上升;当垂直骨高度降至5mm时,则出现较大增幅,最大应力值出现在垂直高度为3mm时,应力值为55.853MPa。当在上颌窦提升同时使用植入物后,骨-种植体界EQV值均较未植入组明显下降,且均小于垂直高度为10mm时的应力值。随植入物用量的增加,应力值下降幅度相应增加。
与以往研究结果相同,本实验证实种植体颈缘是主要的应力集中区域,且与进行性边缘骨吸收有密切关系。进行性边缘骨吸收是种植体植入后常见并发症,可使种植体稳定性降低,是导致种植失败的主要原因。因此,降低种植体颈周应力分布有重要意义。上颌后牙区行种植修复的主要难点是垂直骨量不足,Koca等研究证明随垂直骨高度降低,骨组织内应力增加,超过其耐受生理限度后,正常骨组织被破坏吸收,从而导致种植体松动。因此,上颌窦提升术被广泛用于改善上颌后牙区垂直骨量不足情况。上颌后牙区垂直骨高度常作为临床选择上颌窦提升术式的重要评判标准:当垂直骨高度为10mm时,无需行上颌窦提升,可用标准种植体行常规植入;当垂直骨高度降至4mm以下时建议行上颌窦提升并同期置入植入物,延期行种植体植入。
专业从事机械产品设计│有限元分析│CAE分析│结构优化│技术服务与解决方案
杭州那泰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出自杭州那泰科技有限公司www.nataid.com,转载请注明出处和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