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案例
  • 有限元分析在机械产品设计的应用
  • 汽车转向机构有限元分析与优化
  • 风力发电机主轴结构强度分析
  • 发动机连杆的强度分析与结构优化
  • 车辆传动轴的强度分析与方案改进
  • 摩托车车架的刚度及强度分析
  • 注塑模具机构强度分析及结构优化
  • 变速箱轴键强度校核及结构改进
  • 挖掘机铲斗有限元计算和强度分析

风力发电机组轴承的有限元分析

发布于:2024-01-17 21:13
有限元分析

      偏航变桨轴承是风力发电机组构成和传递载荷的重要部件,风力发电机组主要部件(比如轮毂、机架、塔顶法兰等)有限元分析时,都需要考虑其临近部件,如偏航或变桨轴承。如何模拟偏航变桨轴承是风力发电机组部件有限元模型正确模拟的关键,偏航变桨轴承的非线性特性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有限元分析的精确性,必须正确考虑,然而偏航变桨轴承的内外圈和滚子全部实体建模将会带来复杂的接触关系,计算难以收敛。本文使用ANSYS软件中的link10单元组模拟滚子,通过合理设置link10单元的刚度和初始应变,使link10单元组和轴承滚道滚子接触对具有相同的非线性接触刚度,而且在载荷改变时也可以模拟出滚道滚子接触角变化的特性。最后通过有限元计算和轴承理论计算比较,验证了其载荷传递的正确性。本文的方法不仅可以正确考虑风力发电机组有限元模型中轴承的非线性特性,而且可以大大简化模型,减少计算量,使风力发电机组主要部件的有限元分析变得快捷和精确。
      偏航变桨轴承通常为四点接触盘转轴承或八点接触盘转轴承,图为典型的四点接触盘转轴承的截面示意图。偏航变桨轴承通常采用负游隙或0游隙,轴承沟曲率半径系数为0.52~0.53,滚道的半径比滚子半径略大,在轴承不受载荷的初始状态时,滚道和滚子有4个接触点,如图1所示,这4个接触点构成2个接触对,接触对1处于45°接触角,接触对2处于135°接触角。当偏航变桨轴承受载后,随着载荷的加大,滚子和滚道基本上只有一个接触对接触,在另一个接触对出现间隙,并且接触角也在变化,滚道和滚子的接触刚度随载荷的增大也会变大。轴承在受载后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典型的非线性变化过程。
      接触对滚道之间的法向趋近量与接触载荷的关系为非线性,具体为:接触对1处接触载荷Q1ψ为:Q1ψ=Kn(δ1n)1.5δ1n>00δ1n≤0(1)同理,接触对2处接触载荷Q2ψ为:Q2ψ=Kn(δ2n)1.5δ2n>00δ2n≤0(2)式中:δ1n和δ2n分别为接触对1和接触对2被滚动体隔开的2个滚道之间的法向趋近量,等于钢球与每个滚道的趋近量之和;Kn为2个滚道间的载荷位移系数。如果轴承受轴向力Fa、径向力Fr以及翻转力矩M作用,根据平衡条件列出的方程组为:Fr=zi=1ΣQ1ψcosα1ψcosψ+zi=1ΣQ2ψcosα2ψcosψFa=zi=1ΣQ1ψsinα1ψ-zi=1ΣQ2ψsinα2ψM=12Dwpzi=1ΣQ1ψsinα1ψcosψ-zi=1ΣQ2ψsinα2ψcosΣψ(3)式中:钢球总数为z;第i个钢球的方位角为ψ;接触对1的接触角为α1ψ;接触对2的接触角为α2ψ。式(3)是一个非线性方程组,当轴承的基本尺寸参数给定时,对应一组外部载荷Fr、Fa和M,可以通过牛顿迭代法求解得到各个接触对的法向趋近量。该非线性方程的求解需要编译程序求解,详细的求解过程参考文献。
      link10单元具有独一无二的双线性刚度矩阵特性,使其成为一个仅受拉或仅受压的杆单元,这里设置成仅受压的特性来模拟滚子和滚道的接触属性:滚子和滚道接触时传递法向的接触载荷,滚子和滚道分离时不传递载荷。通过一组link10单元来模拟一个滚子,设置合理的link10单元参数,就能很好地模拟该类轴承的非线性接触特性,以及接触角度变化和接触刚度的变化特性。
      本文采用7根杆单元模拟一个接触对,如图2所示,一个滚子有2个接触对,共需要用14根link10单元模拟一个滚子,在45°和135°方向,滚接触对2接触对1子与滚道刚好接触,在其他方向,滚子与滚道存在间隙,间隙值的大小可以通过滚子和滚道的几何关系求解。


                                                                                专业从事机械产品设计│有限元分析│CAE分析│结构优化│技术服务与解决方案
                                                                                                                                                      杭州那泰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出自杭州那泰科技有限公司www.nataid.com,转载请注明出处和相关链接!
tag标签:
------分隔线----------------------------
------分隔线----------------------------